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寻找中国蓝领招聘领域的独角兽

寻找中国蓝领招聘领域的独角兽

2018-05-28 12:23 杭州之窗

  蓝领招聘开始进入资本市场的视野,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细分领域为何频传资本热讯?是否能诞生独角兽级的企业?这一赛道独特的价值何在?哪个品牌拥有脱颖而出的潜质?弄清楚蓝领招聘的市场特征与竞争格局,有助于厘清创投思路与投资路径。

  自2017年科锐国际在创业板上市后,人力资源服务业开始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截止2018年4月,人力资源服务业投融资事件已发生近百余起,几乎涵盖招聘、测评、培训、薪酬福利、猎头、Saas、服务外包、职业发展等人力资源服务的各个细分领域。

  在诸多细分领域中,不同于光鲜亮丽的白领招聘和高级猎聘,专注于为制造业工人和服务业劳动力提供求职服务的蓝领招聘也开始进入资本市场的视野,各资本巨头纷纷入局,投融资案例频发。这样一个不为人熟知的细分领域为何频传资本热讯?是否能诞生独角兽级的企业?这一赛道独特的价值何在?哪个品牌拥有脱颖而出的潜质?弄清楚蓝领招聘市场市场特征与竞争格局,有助于厘清创投思路与投资路径。

  足以诞生独角兽企业的万亿级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有9亿劳动人口,其中白领近2亿,蓝领约4亿人。4亿蓝领中农民工占2.74亿,制造业蓝领约占1亿,建筑业蓝领占5000-8000万,服务业蓝领约占1.2亿。但从人口数量上来看,蓝领招聘市场规模应是白领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

  不同于白领的求职行为,蓝领群体有迥异的高频求职特征。由于相对侧重职业生涯的稳定性和职业技能的积累,通常一个白领平均主动求职和跳槽的频率在1年1-2次;而一个蓝领1年中主动求职和跳槽的频率是4-5次,是白领的近4倍。一方面,这是因为蓝领人群主要来自于农民工,受春节、春耕及秋收等农忙季劳动力刚需的被动影响,务工时间被人为肢解;另一方面,蓝领人群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小(90后,00后为主),心智模式易受情绪化与群体性影响,就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强。若仅从就业频次而言,蓝领招聘市场将会是白领招聘市场的4倍。

  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老龄化趋势严重,新生人口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制造业,由于受产能和销量影响,在生产旺季经常出现产能与销量倒挂现象。为确保产量按计划供应,在旺季还会出现“抢人大战”,比如2017年9月无锡某美资企业在劳务市场的供应商返费就突破每人1万元(45天在职);吴江、昆山、上海等某几家大型台资企业常年以每人3000-8000元价格在市场上抢人;就连南昌、长沙等内地的几家民营苹果系代工企业也常年以每人2000-5000元价格在市场上抢人;苏州某大型外资企业,普工招聘一年的成本就突破1亿元;号称农民工大省的河南在引进富士康后,也曾因为招工压力召集过全国的人力资源老板集中谈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为目的,以确保工人的稳定供给,进而确保他们的产能的实现。这一现象几乎不可能在白领市场出现,蓝领招聘市场独有的返费交易造就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盈利模式和商业空间,就此一点来说,蓝领招聘市场拥有比白领招聘市场更大的规模,甚至不逊于猎头市场。

  再次,蓝领通常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而存在。城市商业配套大多围绕城市白领展开,围绕蓝领的商业服务供给少的可怜,无论是住房、培训、金融、婚恋、消费等领域,几乎看不到围绕蓝领的针对性商业设计,反而经常出现蓝领群体租房、贷款难等现象的报道。这种蓝领服务供给不足的现象将给蓝领招聘带来“终生服务”的可能性,即:在提供招聘服务的同时,提供金融、租房、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如此极易形成衍生性和生态化,这将会大大拓宽蓝领招聘的场景和商业价值,而这些衍生的价值是数十倍于单一的蓝领招聘的商业价值。

  整体来看,蓝领招聘在人口基数、跳槽频次、交易模型、关联商业等四个维度与白领招聘相比,都有想象不到的巨大优势,蓝领招聘的市场估值远超万亿级。在这样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诞生1个估值10亿美金乃至100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是必然和显而易见的。所以作为一个被低估的洼地市场,蓝领招聘重回资本市场视野也就成为了必然。

  能否诞生人力资源行业的“携程”与“链家”

  审视当前整个蓝领招聘市场,有三类企业正在参与市场竞争。

  传统劳务中介/派遣公司

  这是最传统的行业参与者,最初的原型是“职业介绍所”,通过门店招聘、人才集市、社交推荐、政府就业局、劳务经纪人等多种方式,层层转送,最终由大型派遣公司派往企业,完成求职和招聘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中存在非常诱人的灰色地带, “黑中介”、“假中介”等非合规现象层出不穷,扰乱与污染整个行业,使整个行业长期处于强监察边缘;另一方面,由于人才政策的漏洞和监管机制的一些问题,传统劳动中介有很多非阳光的业务收入,这种不合规的业务模式很难持续。业务模式的非合规化,以及强烈地盘本位意识,造成中国传统劳务市场散状而非集中性的格局,本地劳务巨头林立。中国的酒店、餐饮、足浴、房产中介、票务公司都有全国性连锁品牌,非常遗憾的是中国人才中介或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却鲜有涌现全国性布局规模化发展的品牌,因此传统劳务中介/派遣公司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也必将成为蓝领招聘市场的过去式。

  分类信息网站

  当前,在蓝领招聘中,以58同城、赶集网、百姓网等为代表的分类信息网站充当了招聘信息分发门户的角色。由于分类信息天然的覆盖了蓝领招聘,具有流量优势和品牌优势的58同城暂时充当了信息中介的首选。但是蓝领招聘短时集中规模化招聘的特征,要求人才服务商能提供交付效果的保证,单纯的提供招聘信息,不能在后端的求职就业中提供深度服务,同时,对大型的名企缺乏吸引力,所以58招聘演变成大型传统中介、派遣公司的信息发布平台,在58招聘上发布名企岗位的几乎不是企业本身而是中介、派遣公司,因为知名的外资企业或者集团化公司几乎是把招聘进行外包。另一方面58招聘却主动避开蓝领焦点,试图打造“国民招聘平台”,不断向白领甚至金领延伸,这相应的稀释了对资本的吸引力。同时可预见的是,58这种“分类信息”的媒体模式必然受到新型“数据+服务”的垂直招聘模式的攻击,就如同58二手车与瓜子二手车,58租房与链家的竞争一样,最终会被“服务+”垂直招聘服务模式替代,这是由58先天基因决定的,当然58、赶集、百姓这样的平台也一直在提高审核的标准,加强管理的规范化,不断尝试新的模式。

  OMO(人力资源服务+移动互联网)一体化服务品牌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革命性的带来了蓝领求职习惯的改变和业务模式创新的机会,使一部分传统人力资源公司开始转型为互联网+模式,也吸引了一部分互联网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模式,这样就出现一批以“OMO线上线下结合服务”新模式的出现,一方面通过复盘中国传统蓝领招聘的创新足迹,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借鉴:

  1、西路打工:是广典传媒2006年投资,耗资上亿元打造的专注于中国农民工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是中国第一家利用手机电信业务+呼叫中心+全国各地劳务工面试+劳务服务的一站式解决劳务工求职的平台,曾经高峰期每年输送上万人,但零星、散乱、不聚焦区域、无全程跟踪等弊端的存在,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崛起,2010年,它再无法维持靠烧钱发展的模式,没有走过那个寒冷冬天。

  2、新农门网站:2006年,29岁的肖克文在杭州一手创建的“新农门网站”,号称全球首家农民工门户网站,希望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劳动力资源服务平台,将农民工最终转化为蓝领,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维权、咨询、休闲、交友等一体化服务。网站运行不到一年,获得了数百万美金的风险投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良好的商业模式背后要有良好的盈利模式,平台的背后要有良好的根基,如何用互联网将政府、职业学校、人才中介、求职者、用工企业有机整合,是一个庞大的工程。2009年的冬天,它不幸倒下了。

  3、大谷打工:2010年,几个从美国回国的海归,瞄准中国4亿手机用户,在上海创建了“大谷打工”。其口号是:在家靠父母,打工靠大谷!专为中国4亿手机上网的打工老乡与朋友提供100%人工审核过的招工招聘信息。2011年获得了金沙江创投数千万美元的A轮投资。两年时间用户就达到了300万,每月能为各地企业或者人力资源公司输送上千人。非常遗憾,招聘转化的规模无法支撑公司的运营费用,靠资本持续烧钱需要团队足够的信心,加之,求职用户无法感受到良好的服务,以及服务的企业始终不足100家,在2015年的冬天,它不得不停业关闭,几百万用户只能改选其他平台。

  4、中劳网:2006年成立的中劳网,是中国领先的电子劳务网站,致力于国内用工企业、职业教育机构、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的劳务供求信息和交易平台,其使命是“让天下人有活干”。2014年获得了维西资本、青岛大学生创投千万投资。后来推出“职多多”品牌,目前在全国加盟门店达数百家,为中国劳务中介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依靠加盟商发展招聘的模式始终是一个传统的招聘模式,用户无法直接成为平台用户,且加盟商合作毕竟是松散合作,无法实现全国通盘协调和有机整合,其规模效益还有待于观察。

  5、找工雷达:蓝领求职社交APP找工雷达,是腾讯老兵再创业的一个品牌,2014年,上线三个月获得清科创投及龙腾资本数百万PreA投资。其核心特点就主打地理位置,基于LBS定位技术,根据用户所在位置就近推荐工作,在位置优先的的基础上,为蓝领筛选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但是,B端企业开发,并非直接在其他网站导入就可以,每个区域的企业分布,每个企业每天的招聘状态,企业是否分类等因素都要需要考虑,求职者如何匹配以及盈利模式是什么也都要研究。今天,我们的感觉是:雷达并是那么灵啦。

  6、工多多: 迅雷高管魏永刚2015年创建蓝领招聘平台“工多多”,是一款免费找工招工的软件,作为蓝领招聘求职平台,为蓝领阶层提供基于LBS的就业信息服务。获得迅雷及多家人力公司1000万元的投资。一年,由于市场扩张、无法规模化、企业合作客户零散等各种原因,公司还未奔跑就停止了脚步。

  7、近多多: 深圳企大信息技术公司2015年投资的“近多多”,是专为蓝领求职交友而研发的手机应用,试图通过为蓝领工人提供免费的就近求职交友移动端,帮助蓝领工人通过手机软件掌握附近所有招工信息,轻松找到附近的好工作,来填补蓝领互联网招聘市场的空缺,终结蓝领工人挨家走的找工时代。近多多耗资数千万打造珠三角地区招聘品牌,在专业蓝领招聘领域第一个找形象代言人窦文涛,同时大量投放终端广告。可是,蓝领人才服务行业运用较重,并非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广告和代言把品牌做大。另外,蓝领人才流动性强,也非用互联网拉新用户看日活的方式可以达到的交付效果。很快,近多多耗资数千万的品牌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8、橄榄公社:前智联招聘副总裁张天雄创建的面向都市蓝领的求职社交软件--橄榄公社,还没有上线就获得了IDG千万元投资。可惜,都市蓝领的运营模式不是想的那么简单,如何交付?如何规模化?如何面对高流失率的城市蓝领?如何稳定持续盈利都是创业者必须考虑的。橄榄公社启动不久,估计就遇到了很多坑,消失在我们视野范围了。

  9、大圣打工: 2013年,北京人聚人网络公司推出蓝领招聘服务平台“大圣打工”,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可惜,仅在天津北京运作一年的时间,就无法找到良好的盈利模式,不得不再寻出路。

  10、闪聘:创始人刘康于2013年成立“闪聘”,是一款面向蓝领及打工群体的移动招工和招聘应用,专注于为制造业普工、促销导购、销售客户等蓝领工作者服务的平台。 2014年9月获得了创新谷15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8月,获得了汉能投资、广州基金、东方富海1280万A轮投资。目前,其发展与创业初期的宏伟目标相差甚远。

  11、美差招聘:谢光华创建“美差招聘”,专注于服务业蓝领。仅仅是概念PPT就获得了2014年获得了滴滴的天使投资人王刚200万的天使投资,也获得了光速安振的A轮融资。然后,服务业的招聘会面临太多的环节需要修复,如今的“美差”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

  12、安心找工作: 于2015年获得了涌铧资本、九合资本千万元投资,也获得了小米战略投资,目前在部分城市在运营和推广,在长三角地区有部分门店。但如何做透区域市场,如何复制到全国各地,如何实现规模化和可持续的盈利都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

  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市面上的几个典型代表企业,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差距!

  其中以优蓝招聘(原优蓝网)、香草招聘(原人瑞集团)、一米工作、我的打工网等为代表。这一模式强调对求职者的服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提升蓝领招聘的及时性、服务效率和用户粘性,并强调用户线下求职体验(门店)度和品牌忠诚(社群)度。

  随着大数据和AI的应用,O2O模式也进行升级和更加专业化,2017年优蓝网宣布更名为“优蓝招聘”,并率先提出“OMO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新一代蓝领招聘模式”和“十位一体的终身服务模式”。从“网”到“招聘”的升级,可以看出这一模式是对蓝领招聘理解的加深以及垂直性服务的增强。

  这一模式引起了资本的高度兴趣,优蓝招聘、一米工作、香草招聘和我的打工网先后发布过融资信息。这一模式有明确的招聘场景、较强的用户粘性、可预测的盈利模型和较佳的交付体验。在传统中介服务的服务原型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的空中优势建立与求职者的直接连接,以极致用户服务体验强化对用户的复购,并与线下的交付服务对接,确保在求职者端和企业端取得效果性交付与服务。同时这一模式完全合规,模式的优势、发展速度以及未来的前景,都让这类品牌备受资本青睐,成为蓝领招聘的主流模式。

  谁将成为蓝领招聘的独角兽?

  互联网的竞争一定会带来赢家通吃的局面,第一性法则是移动互联网最有重要的竞争原则。寻找蓝领招聘独角兽,一定是要找到蓝领招聘领域的头部品牌,在一个处于风口的赛道中,一个领先半步甚至一步的品牌,有很大可能成为最终的胜者,也必将获得更多资本的助力,进而形成高势能,最终占据整个赛道。

  在优蓝招聘、一米工作、香草招聘、我的打工网等诸多一体化服务品牌中,究竟谁在领跑,谁能最终成为蓝领招聘独角兽?在商业模型趋同,资源、团队和服务深度上拥有领先的品牌,必将笑到最后。我们对优蓝招聘、一米工作、香草招聘、我的打工网四个品牌,在“创始人”、“业务特色”、“用户规模”、“全国布局”、“团队”、“资本”、“品牌”和“服务深度”8个指标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到蓝领招聘独角兽的潜在对象。

  优蓝招聘

  优蓝招聘是由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天坤国际转型而来,其业务以“直送到企业、真实有保障”为特色,为求职者提供免费、真实、专业的服务;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优蓝招聘已拥有4000万注册用户;覆盖全国300个城市(拥有300个实体分公司、1000个线下服务站);其互联网团队来自于腾讯、阿里、智联、盛大、芒果网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专业技术团队规模超过200人;据优蓝招聘公开资料显示,其2017获得国内6家知名投资机构A轮近3亿元人民币投资;据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HRoot数据显示,其品牌“优蓝招聘”是全国下载量第一的APP,也是“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对求职者提供“求职、培训、金融、保险、社交”等服务,对企业能提供“招聘、派遣、外包、薪酬”等多项协同业务。有别于中国其他人才公司的是,目前该公司在中西部地区投资管理了20余所职业院校;建立了近100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在苏州、常熟、盱眙、赤壁、南昌、宁波等地建立了超过1000人的招聘呼叫基地;每天能处理超过10万人次的招聘投递简历;同时在印度、越南等“一带一路”10个国家设立了公司,初步构建了一个蓝领教育、培训、招聘、外包及蓝领相关业务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一米工作

  一米工作以“制造业工厂”招聘为特色,采用同优蓝招聘类似的去中介直送模式;据公开数据显示,一米工作注册用户为800万,其服务网络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10余个城市;技术团队拥有多背景,团队规模未披露;据媒体报道,一米工作2015年即获得上海观臻3000万A轮融资,是较早获得融资的蓝领互联网招聘品牌;据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HRoot数据显示,其品牌“一米工作”是全国排名第二的APP;对求职者提供“求职/社交”等服务,对企业能提供“招聘、派遣、”等业务。一米工作也在部分城市进行拓展,希望复制模式和扩张地盘。

  3、香草招聘

  香草招聘是人瑞集团旗下的O2O招聘平台,是一个为都市蓝领提供免费求职的平台。香草招聘凭借以效果为导向,按效果付费的服务模式优势,帮助求职者在一天时间内收到反馈,最快24小时内拿到offer,更可以根据求职者对于职业、薪资、工作地点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定制专属职位。目前公司团队1000多人,在全国20多个一线城市开有分公司,创业开始专注于呼叫客服人员招聘培训,后延伸到金融、商超、互联网等领域的服务类岗位的招聘和外包。目前在上海、成都、武汉、广州等城市运行较好,服务业基础人才招聘的闭环打造较好。先后获得了君联资本、麦格里、基石资本等机构的AB轮融资近2亿。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服务业招聘一直是难题,如何用互联网大数据模式进行有效的招聘是未来的趋势。香草招聘也在积极往纵深发展和规模化发展之中。

  4、我的打工网

  我的打工网是昆山、苏州地区知名的蓝领招聘平台,依托“经纪人+集散中心”模式,通过传统中介、派遣公司向企业进行蓝领输送服务。我的打工网主要在昆山地区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拥有100万注册用户,9家自营门店,技术团队近100人,2014年8月获得500万元天使轮融资,2015年8月完成A轮融资800万元,2016年获得了B轮融资。我的打工网聚焦于苏州昆山区域,形成了较好的招聘氛围和效果。但全国还未形成品牌影响力。为求职者提供免费求职、周薪薪等产品,不直接对接企业,为中介公司、派遣公司服务。其经纪人团队大约300人,深耕用户,为求职者提供贴心服务,用户较为信赖。其互联网平台效应还未形成,目前在积极布局其他城市。

  通过对中国近年来的蓝领互联网招聘进行回顾和复盘,通过对目前市场较为活跃的几家品牌公司进行8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基于自身发展基因、团队、规模和资本的情况,各蓝领招聘平台均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差异化。优蓝招聘拥有较明显的规模化优势,是处于蓝领招聘的头部企业,产业链较完善,平台模式基本形成,全面布局了中国主要城市,但下一步的做深做透市场以及提升效率等方面仍然需要加大努力;一米工作是较早获得融资的项目,区域性做得不错,继续在摸索新的模式和扩张,但如何实现快速复制以及互联网招聘的规模化发展方面还要努力;香草招聘较专业,闭环较顺畅,在服务业方面不断扩张,近年来深耕外包服务,但最早是以呼叫客服为主的服务业过窄,以及如何实现二三线市场的用户培育方面要下功夫,如要跨越制造业招聘需要重塑体系;我的打工网在昆山拥有较完善的产品模式和品牌影响,也实现了一定的区域规模化,大批传统中介所收到较大的冲击。但试图全国拓展尚未完成模式验证,冷启动一个区域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快速复制和抢占用工需求强大的区域还需要技术和资本作后盾。

  基于以上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

  1、每一个创始人最初的梦想都是美好的,大体也有相似之处,为何后来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呢?创始人的顶层设计很重要,创始人的整合能力很重要,创始团队的承载能力和执行能力更重要。

  2、人力资源服务白领细分领域格局基本形成,猎聘即将香港敲钟,前程无忧突破300亿,智联招聘回归主板进行时,科锐国际上市后扩张中;互联网社保代理、薪酬外包、HR技术平台公司等一大批公司获得了融资。唯有蓝领,暂时还是蓝海!所谓蓝海,不是没有竞争,而是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创新模式下的引领性巨头企业。

  3、中国蓝领人力资源服务业普遍分散,不规范,模式传统,产品单一、区域性封闭发展,普遍公司无战略、品牌、营销等规划。尽管新三板上市了几十家公司,他们绝大部分都是都逃不掉“区域性公司,产品单一、模式传统、规模较小、无法持续增长”等标签,所以无法交易和融资也在情理之中!他们下一步面临的必将是退市或者被并购。未来,一定会有一家像“携程”模式一样改变了票务公司,像“链家”一样升级了房产中介,更会有一家像“阿里巴巴”一样改变了一个行业的格局。我们真心希望有一家或者多家蓝领人才服务行业的公司,具有本土化经验和全球化视野,借助科技和资本的力量,大胆革新,断臂前行,缔造奇迹!

  4、纵观美国的人才公司,千亿市值比比皆是;横看日本的人才产业,细分的每个领域都有巨头呈现;所以,我们坚信,拥有最大人口基数的中国,经济正突飞猛进,产业正日新月异,人力资源服务,细到每个领域,必将异军突起。再过三年五年不出十年,中国必将成为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强国。

  5、产业链、平台化、资本化、国际化是日本瑞可利成为世界人力资源巨头的几大杀手锏!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后告诫大家,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恒心,没有产业报国的胸怀和情怀,是很难成就一家民族品牌。真正的独角兽,不是简单的催生出来的,而是需要用工匠般的精神才能打磨出来的!

  谁能成为真正中国蓝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独角兽,还要让我们持续关注,拭目以待吧!